北朝至唐邢窑支钉和匣钵的化学组成分析及配方研究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贾耀疆 罗婷 吴军明 方益进 

机构地区:[1]景德镇陶瓷大学古陶瓷研究中心,江西景德镇333000 [2]景德镇陶瓷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江西景德镇333000 [3]浙江古婺窑火陶瓷文化有限公司,浙江金华321000

出  处:《陶瓷科学与艺术》2024年第5期119-121,共3页Ceramics Science & Art

基  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项目编号:JD18050。

摘  要:窑具是陶瓷烧成过程中的重要辅助材料,研究古代耐火窑具材料可为全面认识中国古代制瓷工艺技术发展演变提供重要的支撑信息。北朝至唐时期是窑具材料的发展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北方河北地区白釉瓷烧制技术的关键时期。本研究以北朝至唐时期邢窑出土的20件三角支钉和34件匣钵等两类典型窑具为对象,采用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分析(EDXRF)技术测试分析了两类窑具化学组成,探讨了两类窑具工艺配方的异同。结果表明:北朝至唐时期的邢窑匣钵与三角支钉两类窑具不仅化学组成相近,且原料配方来源较为稳定。两类窑具中m(Si O2/A l2O3)值在2.4附近波动,且具备高熔剂性成分特点,与周边粘土质原料化学组成有一定的差异性,研究推断窑具所用配方应为本地矸土与熔剂性原料经制备得到。

关 键 词:窑具 三角支钉 匣钵 成分分析 

分 类 号:TQ174.1[化学工程—陶瓷工业]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