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少航
机构地区:[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所
出 处:《历史教学(下半月)》2024年第6期45-53,63,共10页History Teaching
基 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批准号:21QD05)。
摘 要:对于雍正八年河东总督田文镜“匿灾”史事,应从荒政的角度重新审视其中体现的多重张力。在清初统治者那里,“祥瑞”与“灾荒”二者同等重要,都是获得统治合法性和整饬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手段,肱骨大臣们承担着“报祥瑞”和“报灾荒”的双重职能,雍正帝会权衡决定是否公开灾情信息。雍正八年夏秋间的黄淮地区特大水灾是有清一代少见的极端洪涝灾害,雍正帝救灾态度坚决,但由于田文镜与河南基层地方官之间的紧张关系,不排除他们上报不实灾情信息的可能性,以至于朝廷作出了河南“勘不成灾”的判断。此外,田文镜在救荒实践中的“慎重”风格的确存在苛刻的一面,却也是在规避绅衿胥吏假借救灾之名剥夺平民应有的福利。雍正帝获知灾民真实处境后对田文镜有所不满,但经过调查最终把田文镜的问题定为“失察”,而“匿灾”之名在乾隆朝官方文献中又因政治需要重新出现,他的“匿灾形象”一直流传下来。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6.163.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