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毛巧晖[1] Mao Qiaohui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出 处:《民族艺术》2024年第3期68-82,共15页National Art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中国70年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学术史研究”(20BZW190)阶段性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重点学科“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支持。
摘 要: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在延续新中国初期研究脉络的基础上,逐步走向理论多元。这一时期随着民间文学研究的恢复,曾经处于一个整体的少数民族文学与民间文学逐步呈现出学科分野,尤其随着少数民族创作研究热潮的兴起及有关少数民族文学学科规范的讨论,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开始由聚合走向分离;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在特色文类史诗等领域颇有建树,对比较文学研究方法的吸纳则拓展了其理论视域。民间文学的发展则开始注重文化研究,在对20世纪20—40年代民俗学传统的接续中,借鉴多学科研究方法,尤其受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科学主义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社会科学化”趋向。民间文学研究的学科分野(文学、民俗学)和多学科交叉及理论多元化,为民间文学带来了学术繁荣,但也同时埋下了学科归属与本位研究边缘化的隐患。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5.203.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