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林亚云[1] 彭连共[1] 蔡颖莲[1] 陈文娟[1]
出 处:《北方药学》2024年第6期75-78,共4页Journal of North Pharmacy
摘 要:目的:了解门诊患者对中药煎服法的认知及用药交代的现状,提升药学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为制定科学、合理、个性化的用药交代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现场调查药房专业技术人员30人及窗口随机100例取药患者。问卷内容包括:煎煮溶媒,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方法,服药时间,服药次数,药后反应观察。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通过查阅古籍文献、中国知网等,总结符合实际的用药经验,更正用药误区。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128份。89%患者及96.7%药学人员认为中药煎煮用冷水;35%患者认为两碗煎八分,38%的患者凭经验加水,93.3%的药学人员交代患者加水淹过药面2~3cm;55%的患者选择煎煮久一点,93.3%的药师认为煎煮中药30~60分钟;53%的患者选择中药应洗完后再煮,93.3%的药学人员选择浸泡后再煮。93%的患者和66.7%的药学人员认为中药汤剂应饭后服用;88%的患者和90%的药学人员均认为中药应趁热服用;67%的患者和80%的药学人员认为中药一天服用2次;90%以上的患者及药学人员均对药后反应观察缺乏了解。结论:患者及药师在煎煮及服用方法认知上均还存在误区,药师应加强中医理论学习,正确理解并运用古人经验总结,根据不同诊断、方药及服药后反应,做到辩证用药交代,辨证煎服。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2.148.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