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陷脉为瘘”理论探讨肛瘘复发及术后创面促愈机制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马亚波 全思琪 杨宗亮[1] 胡响当[1] 

机构地区:[1]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长沙410005

出  处:《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4年第6期19-22,共4页Yunn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基  金: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D2023008);湖南省教育厅研究项目(22B0381);湖南省中医肛肠专科诊疗中心项目(湖中医药函[2022]82号);湖南中医药大学校级科研项目(2021XJJJ054);湖南中医药大学校级科研项目(2021XJJJ064)。

摘  要:肛瘘常见且易复发,西医开放手术治疗存在术后创面愈合时长、并发症多等诸多问题。基于《内经》“陷脉为瘘”理论,结合东垣“阴火”学说和丹溪“相火”学说深入探索肛瘘复发及术后创面愈合机制,并提出补中升阳泻阴火、滋阴潜阳熄相火两大治法以证治复发性肛瘘及肛瘘术后创面难愈,以期对临床研究提供一定裨益。

关 键 词:陷脉为瘘 阴火 相火 肛瘘 

分 类 号:R657.16[医药卫生—外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