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宋玲 李晗 高云航 陈腾飞 侯红平[1] 彭博[1] 叶祖光[1] 张广平[1]
出 处:《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4年第6期80-87,共8页Yunn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基 金: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中药药理创新团队项目(CI2021B015);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重大攻关项目(CI2021A04615)。
摘 要:目的探讨参苓健脾胃颗粒对利血平诱导的脾虚型大鼠消化、吸收、葡萄糖转运、能量代谢及蛋白激酶的影响。方法采用利血平复制脾虚大鼠模型,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参苓健脾胃颗粒低(0.45 g/kg)、中(0.9 g/kg)和高剂量组(1.8 g/kg),每组12只,大鼠造模14 d后连续灌胃给药14 d,实验期间观察并记录一般状态及体重,通过观察大鼠小肠黏膜组织显微结构,检测尿D-木糖排泄率、血清生化指标、胰蛋白酶、脂肪酶与淀粉酶活性及葡萄糖吸收量,考察小肠黏膜SGLT1和GLUT2、Na^(+)-K^(+)-ATPase和PKC-β-II的mRNA转录水平。结果与空白组大鼠相比,利血平诱导的脾虚型组大鼠出现行动迟缓、倦怠、体重增长缓慢、便溏等现象,实验7d、13d均出现体重显著性降低(P<0.05),给药期体重也显著低于空白组(P<0.01);小肠黏膜固有层结构紊乱,D-木糖排泄率下降,血清蛋白含量均明显下降,胰蛋白酶、脂肪酶及淀粉酶活性均显著下降(P<0.01或P<0.001),小肠黏膜SGLT1和GLUT2以及Na^(+)-K^(+)-ATPase和PKC-β-II的mRNA转录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或P<0.001)。参苓健脾胃颗粒组相较于模型组大鼠一般状况有所改善,实验22 d及28 d后,高剂量组体重有所增加(P<0.05),实验28 d时,高剂量组大鼠小肠黏膜固有层结构清晰,D-木糖排泄率显著升高(P<0.05),血清TP、ALB、GLB和GLU含量均显著性上升(P<0.05或P<0.001)。参苓健脾胃颗粒低、中和高剂量组的蛋白酶含量均有增加(P<0.05或P<0.01),中和高剂量组脂肪酶和淀粉酶含量显著性增加(P<0.001或P<0.05),高剂量组SGLT1和PKC-β-II mRNA转录水平均有显著增加(P<0.05或P<0.05)。结论参苓健脾胃颗粒通过提高D-木糖排泄率、促进小肠黏膜的修复、调节生化指标、提高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改善葡萄糖吸收障碍及增强肠黏膜上皮屏障功能修复等途径提高脾虚证大鼠消化、吸收能力。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7.13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