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抗凝现状研究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通拉嘎 曹琦琦 熊万里 曲川[1] 刘欣[1] 刘韬[1] 石少波[1] 黄鹤[1] 杨波[1] 

机构地区:[1]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武汉430060

出  处:《临床内科杂志》2024年第6期401-404,共4页Journal of Clinical Internal Medicine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217031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42024YXB003);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交叉创新人才项目(JCRCZN-2022-003)。

摘  要:目的分析肥厚型心肌病(HCM)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抗凝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房颤中心数据库中年龄≥18岁的HCM合并房颤患者3838例,根据是否使用抗凝治疗将其分为抗凝组(2905例)和非抗凝组(933例)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HCM合并房颤患者未抗凝的影响因素。结果非抗凝组年龄、老年、阵发性及未分类房颤、抗凝出血风险评分(HAS-BLED评分)高风险、冠心病、主动脉斑块、出血史、使用抗血小板及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患者比例均高于抗凝组,而男性、糖尿病、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利尿剂及ACEI/ARB患者比例均低于抗凝组(P<0.05)。所有患者总抗凝率为75.69%(2905/3838),其中女性患者抗凝率低于男性,老年患者低于中年和青年患者,阵发性房颤患者低于持续性房颤患者,未分类房颤患者低于其余各类房颤患者,HAS-BLED评分高风险患者低于低风险患者(P<0.05)。抗凝药物构成分析显示,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s)使用率逐年升高,华法林使用率逐年下降(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未分类房颤、出血史、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是HCM合并房颤患者未抗凝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HCM合并房颤患者应重视提高女性、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的抗凝率,合理评估抗凝的出血风险。

关 键 词:肥厚型心肌病 心房颤动 抗凝 临床特征 影响因素 

分 类 号:R541[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