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个“社会的经济”分析框架——以北大荒国有农场体制变迁为例  

The"Social and Economic"Analysis Framework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Take the Change of Beidahuang State-owned Farm System As An Example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春光[1] WANG Chunguang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北京市100005

出  处:《新视野》2024年第4期75-84,共10页Expanding Horizons

摘  要:农垦对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国有农场的企业化改革趋势越来越明显。这样的改革在多大程度上是可行的,它对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经济学从现代农业经营体制等相关视角看待农场改革,而社会学更多的是从社区治理和公共服务等角度去分析国有农场企业化问题。不论从现实还是历史来看,国有农场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综合体,经济分析范式和社区治理范式都不足以有效透视这种综合的社会经济文化现象。“社会的经济”分析框架尝试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对北大荒国有农场深度的案例调查和分析,更全面地认识国有农场的“前世今生”,把握其发展演变逻辑,找出北大荒国有农场改革发展难题背后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原因,为下一步农垦发展探索新的可能性,并由此提出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构筑新的农业与社会关联性这一发展课题。

关 键 词:农业现代化 国有农场 “社会的经济” 城乡二元体制 再社会化 

分 类 号:C911[经济管理] F124.7[社会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