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孙微[1] SUN Wei
机构地区:[1]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山东济南250100
出 处:《中国韵文学刊》2024年第2期33-37,共5页Journal of Chinese Verse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杜甫文赋研究论稿”(23FZWB024)。
摘 要:袁行霈本《中国文学史》称杜诗的主要风格是“沉郁顿挫”,然而通过考察历代论者对杜诗风格的评价可以发现,以元稹、宋祁、苏轼、王安石、元好问等为代表的诗论家均以“集大成”“千汇万状”评价杜诗,这种评价在整个杜诗学史上一直是主流和大宗,这才是公认的杜诗风格;与之相应,以“沉郁顿挫”称杜甫诗风者不仅出现较晚,且一直是少数,并不占主流地位。将杜甫的诗风最终确定为“沉郁顿挫”,主要发生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中国文学史》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有明显的时代烙印。而袁行霈本《中国文学史》又将萧涤非的“最具有特征性风格”说,发展为“主要风格”说,并为当代学界广泛接受,然而这种说法却并不符合杜诗接受的历史事实,需要加以修订。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5.139.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