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杨飞 王小龙 吴杰[2] 陈婧婧 陈仆[2] 尹忠[2] 蔡广研[2] Yang Fei;Wang Xiaolong;Wu Jie
机构地区:[1]仁怀市人民医院,564500 [2]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肾脏病医学部、肾脏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慢性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肾脏疾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53
出 处:《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2024年第3期177-179,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 Investigation(Electronic Edition)
摘 要: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的主要病因,它的免疫病理特征是上皮下免疫球蛋白(IgG)和补体(C3)呈颗粒样沉积,导致肾小球基底膜(GBM)的改变[1]。通过光学显微镜可观察到毛细血管壁增厚。大多数患者以肾病综合征起病,约20%的患者表现为无症状、非肾病范围的蛋白尿。在发达国家,75%MN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其余则为继发性膜性肾病,如继发于感染、系统性自身免疫病、药物和恶性肿瘤等[2]。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ssociated vasculitis,AAV)是以坏死性小血管炎为特征的一组免疫性疾病[3],主要包括显微镜下多血管炎、肉芽肿性多血管炎、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器官,其中肾脏受累最常见。MN合并AAV非常罕见,本文报道1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2.2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