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珊瑚海
机构地区:[1]不详
出 处:《中国国家地理》2024年第7期10-45,共36页Chinese National Geography
摘 要:由于阿勒泰地区地形、气候环境的多变性,牧民们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便创造出了一种适应当地环境的放牧方式一一转场,即不同区域不同海拔的草场被划分成了春、夏、秋、冬等季节性草场,用于轮转放牧,并遵循“春上秋下,辗转移动”的规律。每年初夏,畜群被赶往北面的中高山牧场;到了春秋两季,牧民便将畜群转移至便于接或配种的荒漠草原腹地;进入冬季后,这些畜群则被分散至河谷地带或积雪较少的褶皱地带,以利于其度过漫长寒冷的冬日。这种古老的生存方式,不仅很好地维系了牧草的生长,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牧业生产的最大空间。据统计,在这种模式下,阿勒泰草原上的牧民们平均每年要搬家七八十次,甚至超过90次,转场里程全年可达1000公里左右。
关 键 词:牧业生产 河谷地带 游牧生活 畜群 放牧方式 高山牧场 荒漠草原 阿勒泰
分 类 号:P942[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