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驱动下城市规划设计框架构想:基于未来城市空间特征推演视角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孙昊成 杨俊宴[1] 

机构地区:[1]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出  处:《北京规划建设》2024年第3期14-17,共4页Beijing Planning Review

摘  要:引言城市空间作为人类生活聚居与生产劳动的主要载体,规划设计对其空间组织的策略,不仅要立足于形态美观与功能合理的基础空间需求,也需要综合考虑时代背景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生产关系与生产工具等。回顾城市文明的发展历史,从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逐渐取代了传统手工业的生产模式,在生产力供需双重作用下,促使城市空间呈现出以工业生产为主导的集中布局,城市密度快速提升实现第一次大规模城市化扩张;第二次工业革命背景下,电力与电器的出现极大程度上扩展了居民的生活方式与生产模式,城市空间在水平与竖向上组织布局同时趋于复合,现代化都市开始在全球各地兴起,1933年《雅典宪章》提出城市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功能分区,奠定了现代主义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基础;近代,信息与通信技术(ICT)被大多数学者认为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推动力,城市受到全球化的浪潮席卷,空间组织方式不再受限于地缘邻近与时空距离,社会与生产关系趋于端到端的扁平化特征,城市空间提出品质化的需求,城市规划在实施的过程中引入“公共交通导向开发(TOD)”“生态绿色优先”“以人为本的人居环境”等设计思想以回应物质空间的现实需求1。

关 键 词:城市规划与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 《雅典宪章》 空间组织 现代化都市 城市密度 物质空间 第二次工业革命 

分 类 号:TU984.113[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