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唐国峰[1] 代天钰 Guofeng Tang;Tianyu Dai
机构地区:[1]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四川成都市610036
出 处:《中国监狱学刊》2024年第2期19-28,共10页China Prison Journal
基 金:四川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减刑、假释制度改革实证研究”(2017ZR0132)。
摘 要:涉及重大立功、“三类犯罪”等情形的减刑、假释案件均需开庭审理,减刑、假释开庭案件备受社会关注。然而,减刑、假释开庭案件审理流于形式问题沉疴已久,在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改革中成为“堵点”。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于2021年底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减刑、假释案件实质化审理的意见》,但该意见多为原则性规定,实践中并未有效消解减刑、假释开庭案件审理形式化问题,此类案件违规违法风险仍然较大。因此,需以受限缩的“权利说”为理论导向,即保障罪犯享有依法获准减刑、假释的权利,同时兼顾被害人的参与权及社会公众的监督权,系统优化减刑、假释开庭案件实质化审理规则,助推刑罚变更工作去疴生新。具言之,构建庭前全面审查、庭审多元对抗及裁判文书回应争辩等规则,优化证人选取机制,允许被害人、辩护人参与庭审,并明晰调查核实方法。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