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反搏联合益气活血法对不稳定型心绞痛PCI术后病人心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宁宁 黄斌[2] 

机构地区:[1]河南中医药大学,郑州450000 [2]河南省中医院,郑州450000

出  处:《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4年第14期2622-2625,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

基  金:河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研究专项课题(No.2021JDZX2100)

摘  要:目的:观察体外反搏联合益气活血法对本后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肺运动试验(CPET)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在河南省中医院心内科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PCI术后病人84例,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以益气活血法为主的中医治疗及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体外反搏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静息、无氧阈(AT)时、极限的CPET相关指标[峰值摄氧量(Peak VO_(2))、氧脉搏(O_(2) Pulse)、最大心率(HR Peak)、代谢当量(Met)、无氧阈下二氧化碳通气当量(VE/VCO_(2)@AT)、无氧阈下氧通气当量(VE/VO_(2)@AT)、心率储备(HRR)、呼吸储备(BR)、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VCO_(2)斜率)]、循环[每分通气量(VE)、用力呼吸容积(FVC)、最大通气量(MVV)]及呼吸指标差异。结果:治疗组AT、O_(2) Pulse、Peak VO_(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R Peak、HRR、BR、VE/VCO_(2)斜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T时、极限心率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静息、AT时、极限VO_(2)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静息收缩压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静息、AT时舒张压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静息、AT时、极限VE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FVC、MVV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反搏联合益气活血法可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PCI术后心肺运动相关指标,提高运动耐量,循环系统及呼吸系统整体功能显著提升。

关 键 词:不稳定型心绞痛 益气活血法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体外反搏治疗 心肺运动试验 

分 类 号:R541.4[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