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苏婧
机构地区:[1]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 [2]清华大学全球发展与健康传播研究中心
出 处:《中国大学教学》2024年第6期83-91,共9页China University Teaching
基 金:清华大学本科教学改革项目“通识写作课”第二课堂的打造与创新(2023年秋立项ZY01_01);清华大学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教改五期项目“通识写作课读书会的打造与创新”(xzjg2024-7)。
摘 要:中国通识教育30年,潘光旦先生所言的“通专之辩”始终是挥之不去的关键议题。以往学界对于“通”与“专”关系的讨论略显表面化,通识教育在理念与实践中不应是一种与专业教育角力、争夺的力量,“通专之辩”应当放置在时代语境中予以深刻回答。通过引入马克斯·韦伯在《科学作为天职》等文中对大学教育的思考,提出通识教育的关键在于走向清明、倡导价值理性化。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应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阴阳相合”思想一样,清明、融洽、和谐、内敛、包容,让我们的学生不仅热爱科学,也知道科学的边界;不仅崇尚理性,也拥有人格和尊严;不仅爱智慧、也爱行动,将沉思生活与行动生活真正内化为一,在“知行合一”中坚定地回答人生的价值、承担时代交付的责任。
分 类 号:H05-4[语言文字—语言学] G642[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1.24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