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江棘[1] Jiang Ji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出 处:《文艺研究》2024年第7期102-114,共13页Literature & Art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现代中国民众戏剧理论、话语与实践研究”(批准号:21FYSB005);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新型社会空间与演剧形态研究”(批准号:22XNQT36)成果。
摘 要:“新歌剧”问题贯穿了自清末戏曲改良到延安文艺民族形式探索的现代中国戏剧史,20世纪30年代,民众戏剧热潮更赋予其表现民众之声的核心诉求。然而,追求民众性、现代性、民族性相统一的新歌剧理想要面对诸多观念桎梏和实践难题,“咏叹”与“戏”因此成为一组被不断问题化的关键词。从早期的中西、新旧分途,到王泊生拼贴混搭的理论表述和剧本创作受到广泛抨击,再到“咏叹调民族化”与“板腔体咏叹化”实践的深化,“板腔体咏叹调”逐渐在延安文艺中形成。“咏叹”与“戏”从对立走向辩证综合的历程,以一个新视角打开了现代文艺大众化与民族化/中国化探索的历史纵深。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7.15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