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田世民 谢锦 蔡信福 尚强 李东 韩丽[1] 张定堃[1] 郑川
机构地区:[1]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西南特色中药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1137 [2]四川光大制药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1930 [3]四川省抗病毒中药产业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成都611930 [4]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610072
出 处:《中成药》2024年第7期2284-2292,共9页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
基 金:四川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S0431)。
摘 要:抗病毒颗粒由经典名方“白虎汤”“清瘟败毒饮”“菖蒲郁金汤”加减化裁而成,由板蓝根、石膏、芦根、地黄、郁金、知母、石菖蒲、广藿香、连翘组成,具有清热祛湿、凉血解毒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在抗病毒、抗菌、抗炎、解热等方面疗效显著,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流感、上呼吸道感染、腮腺炎的治疗。然而,抗病毒颗粒的现代研究较为薄弱,系统性不强,亟待采用现代评价手段“说明白讲清楚”抗病毒颗粒疗效及其起效基础。基于此,本文对抗病毒颗粒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梳理,提出了现代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以期为抗病毒颗粒的二次开发与大品种培育提供参考。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