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卢晗 杨嵘均 Lu Han;Yang Rongjun
机构地区:[1]华东政法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2]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1620
出 处:《学术研究》2024年第7期105-109,共5页Academic Research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网络符号消费的传播政治经济学批判研究”(20BZZ002);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社会建设的实践与经验研究”(22ZDA089)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在信息化时代,网络符号消费不仅是符号价值的售卖行为,本质上更是一种消费价值观的塑造与引导机制。在网络媒介的推动下,商品的生产和消费被幻化成符号的生产和消费。由此,网络符号消费的组织、生产和流通的运行逻辑,实际上就是商家在生产商品的同时也在生产符号以及符号化的价值观,其终极目的是在潜移默化中让消费者从心理或思想上接受商家的价值引导,进而在全社会形成网络符号消费主义的价值观。在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不是商品的流通,而是信息的流通和对符号消费价值的引导。然而,在资本追逐利润的驱使下,网络符号消费的组织、生产和流通必然会产生智资矛盾,并为潜在的社会运动提供了生根发芽的土壤。就此而言,只有当正确的符号消费价值观被确立之时,大众才能获得真正的消费自由,理性的消费观也才能最终在全社会确立并得到尊崇。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