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蒋泽枫 张雷 JIANG Zefeng;ZHANG Lei
机构地区:[1]通化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通化134002 [2]通化师范学院党委,吉林通化134002 [3]通化师范学院组织部,吉林通化134002
出 处:《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7期69-74,共6页Journal of Tonghua Normal University
基 金: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新时代大学生‘四史’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研究”(GH22865);吉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角的伟大建党精神时代价值研究”(JJKH20220486SZ);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数字化改革背景下吉林省红色文化资源赋能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实践路径研究”;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校‘四史’教育长效机制研究”(GH21255);通化师范学院高等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吉林红色文化赋能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创新发展实践研究”(JY2024005)。
摘 要:“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两者具有内在契合性,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利于增强铸魂育人实效。“三地三摇篮”六个红色标识是吉林省在百年党史中形成的宝贵红色资源,要准确掌握其历史形成脉络,深入挖掘其历史价值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三地三摇篮”红色资源有机融入高校思政课是“大思政课”高质量建设的必然要求,有助于拓展和丰富思政课内容,提升课程吸引力和获得感,增强吉林省情教育和文化自信,强化学生使命担当意识。要通过思政课课堂教学的嵌入、思政课实践活动的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熏陶、数字信息化技术提升体验感等途径将“三地三摇篮”红色资源有机融入高校思政课,进一步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 键 词:“四史”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 “三地三摇篮” 红色文化
分 类 号:G641[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