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渗透与基层回应:对五六十年代天津街道生产的制度分析  被引量:1

Power Penetration and Grassroots Response:An Institutional Analysis of Street Industry in Tianjin in the 1950s and 1960s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林盼[1] Lin Pan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北京100836

出  处:《广东社会科学》2024年第4期225-237,共13页Social Sciences in Guangdong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上海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历史考察(1949—1978)”(项目号23BZS161)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本文以五六十年代的天津街道生产为案例,探讨街道社区组织生产的动力机制。计划经济时期城市治理的重点是推动形成“生产型城市”,全民所有制企业无法将所有的适龄劳动力加以吸纳。替代方案是将大量的社会劳动力留在企业之外,通过构建街道生产组织的方式,将他们动员管理起来。这就要求街居除了完成居民社会服务和救济福利等方面的职能之外,更需要对基层社会加以整合,将其按照全民企业的生产架构进行管理运作,由此加强了国家政权向基层社会的渗透与控制。但在实践过程中,行政力量在介入基层社会,对社会群体的日常生活进行管控的同时,也受到基层社会的强力回应。“非单位人”的能动性一定程度上抵制被组织起来的努力,进而促使街道生产逐步回归社会自治属性。对这一案例的分析,体现出计划经济时期城市管理的复杂性,有助于脱离“国家统合社会”的单一叙事视角,加深对这一时期“国家-社会”关系的认识。

关 键 词:街居制 组织生产 社会治理 天津 

分 类 号:C91[经济管理]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