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黄水明[1]
出 处:《乡村科技》2024年第7期78-80,共3页R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基 金:福建省科技计划农业引导性(重点)项目“直播田稻鸭共生技术集成与示范”(2020N0075);福建省科技计划农业引导性(重点)项目“香型优质稻种质创制与新品种选育”(2023N0203);2024年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专项“低桩机收再生稻高优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福建省“水稻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及其配套技术研究”;2024年福建省科技特派员项目。
摘 要:由于机收低桩稻的再生率不高、再生季穗数不足和不稳产、传统高桩再生稻的物化成本和劳力成本逐年提升,导致种植户的收益空间被不断压缩,而直播水稻栽培面积却在不断扩大。试验将再生稻技术应用于直播稻田,探索出既省工省力节本,又能稳粮增收的直播机收再生稻技术。当田地处于不过湿过干、有微裂、呈以黑为主的花白状态时,使用收割机来收获水稻;收割机行走碾压后,要保证田地不下陷、不起糨糊。对直播稻田机收碾压带上的水稻老桩的再生率进行调查,并对相关指标进行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单蔸活株数与单蔸再生率呈负相关,即采用小丛密植有利于提高水稻再生率。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