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江曙 Jiang Shu
机构地区:[1]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2]广府文化研究中心
出 处:《明清小说研究》2024年第3期238-256,共19页Journal of Ming-Qing Fiction Studies
基 金:广东省社科项目“清末民初粤籍赴日知识分子的日本体验与文艺活动研究”(项目编号:GD24LN13);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中国历代民间说唱文艺研究资料整理与数据库建设”(项目编号:17ZDA246)阶段性成果。
摘 要:近代小说趣味学说是小说启蒙话语向小说艺术学说的重要过渡阶段。1900年,梁启超在《惟心》中提出“心境”论,并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企图建构小说影响机制理论,提出小说能“导人以游于他境界”,情感和趣味是进入小说境界的必由之路。明治日本文艺资源直接影响梁启超小说趣味学说的生成,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坪内逍遥关于小说作为艺术及其影响机制的言说深深影响梁启超的论述,梁启超企图建构小说影响机制理论,认为小说“导人以游于他境界”的重点在于小说的趣味;二是深受明治日本历史小说写作的影响,由前期政治小说的思想说教转向历史小说知识图景的展现,蕴含政治思想、历史知识和文学趣味的历史小说逐渐成为小说界革命推重的小说类型;三是梁启超与留日学生等边缘知识分子关于“中等社会”的论争进而确定小说启蒙的主导力量,即由旧士大夫转化而来的新知识阶层和学生群体。随着启蒙主导的确立、小说类型的推重、小说影响机制的明确以及小说趣味论的生成,小说界革命在《新小说》第八号后逐渐转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5.3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