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活态性”保护与传承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新活力探究——以壮族织锦技艺为例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唐宏[1] 

机构地区:[1]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21

出  处:《大众文艺(学术版)》2024年第13期4-6,共3页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是一个民族文化、精神共识以及身份认同的外化表现。文章以壮族织锦技艺这一项国家级非遗为例,通过分析非遗“活态性”的本质特征,确立了非遗保护与传承体系以“活态性”为其精神内核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非遗的“活态性”保护与传承的路径:完善保护与传承机制,培育非遗传承人创新活态;挖掘现代价值,激发非遗现代文化产业活态;借助现代化科技东风,搭建非遗文化活态传承平台。

关 键 词:非遗 “活态性”保护与传承 壮族织锦技艺 

分 类 号:G206[文化科学—传播学] J505[艺术—艺术设计]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