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山东大学考古学院
出 处:《音乐研究》2024年第4期18-18,I0009,I0010,19-29,F0002,I0001,共16页Music Research
摘 要:自西周始终,石磬在编列、形制功能以及与磬有关的其他乐器组合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时间节点在西周中期。西周早期至西周中期偏早阶段,石磬主要分布在今天北方的河南、陕西、山东等地,以特磬为主,形状多样,主要用于赏赐与宗庙祭祀。无论是半圆弧形的形状,或者镜磬、鼓的乐器组合形式,皆有沿袭殷商文化的因素。究其原因,应与周承殷制有关。自西周中期共懿孝之世至西周晚期,山西与河南、陕西一并成为出土石磬较多的地区,倨句凸五边形的编磬取代了形状不规则的特磬,乐器组合形式由钟磬、镈磬组合取代了镜磬组合,墓主人身份一般为诸侯一级,国君太子与夫人一般无权享用,石磬的功能也由宗庙祭祀转变为宴饮用器。这一变化是西周中晚期礼制改革的结果,也是宫廷雅乐体系从雏形至规范化发展下的必然产物。
分 类 号:K87[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9.237.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