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贫血患者的中医证素特征分析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 Elements in 92 Patients with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Combined with Renal Anemia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魏丽芳 李丽洁 赖晶晶 蔡晶 李灿东[2] WEI Lifang;LI Lijie;LAI Jingjing

机构地区:[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福建福州350108 [2]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证研究基地,福建福州350122

出  处:《福建中医药》2024年第6期6-8,共3页Fuji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福建省卫生健康科技计划项目(2021GGA064);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3J01885);福建中医药大学校管课题(XB2021045)。

摘  要: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肾性贫血患者的中医证素分布特点,为后续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22年6月—9月期间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肾病科门诊的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肾性贫血患者92例,运用证素辨证方法,比较治疗前后病位、病性证素分布特点,并分析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与证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病位证素方面,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肾性贫血患者治疗前,病位证素以肾(69.57%)为主、其次为脾(65.22%)、肝(45.65%)等,治疗后病位证素主要位于肾(23.91%),其次是肺(14.13%)、脾(13.04%),治疗后各病位频数及频率较治疗前下降(P<0.05);在病性证素方面,治疗前呈现虚实夹杂,其中虚性证素以阳虚(90.22%)、气虚(88.04%)、血虚(86.96%)、阴虚(65.22%)为主,实性证素则以湿(54.35%)、痰(52.17%)、血瘀(42.39%)为主;治疗后虚证证素以气虚(50.00%)、阳虚(46.74%)、血虚(28.26%)、阴虚(25.00%)为主;实证证素以湿(28.26%)、痰(23.91%)、血瘀(16.30%)、气滞(11.96%)等。治疗后各病性频数及频率较治疗前有下降(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证素肾、气虚、血虚、血瘀与血红蛋白水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肾性贫血患者病位证素多与肾、脾、肝相关,病性证素方面本证以虚为主,兼证多为湿、痰、瘀多见。临床治疗可从肾、脾、肝入手,治宜补益脾肾、养血疏肝兼以祛湿化痰、活血化瘀,纠正贫血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病位、病性证素,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 键 词:肾性贫血 血液透析 中医证素 

分 类 号:R259[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R277.5[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