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罗晨
机构地区:[1]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10
出 处:《中国史研究动态》2024年第3期93-94,共2页Trends of Recent Researches on The History of China
摘 要:“社会身份”标识着个体在社会中的定位和角色,不同的社会身份意味着各异的社会义务和社会权利。古代中国历来重视人的社会身份,如“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等均表达出个人的行为应与自己的身份相符的思想倾向。早期帝制国家更是通过构建人的社会身份秩序,助力形成了一套自上而下、行之有效的国家治理体系。近年来随着各种秦汉简牍陆续整理刊布,秦汉时期人的社会身份问题又重新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4.36.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