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谢婧 徐玥 李梓昱 诸瑾懿 Xie Jing;Xu Yue;Li Ziyu;Zhu Jinyi
机构地区:[1]北京工商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北京102488
出 处:《新闻研究导刊》2024年第14期58-62,共5页Journal of News Research
摘 要:“梗文化”,本质上属于网络亚文化,具有多元的表达方式、行为模式与情感体验,并与青年网络交往有着密切联系。当前,基于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变革,青年亚文化传播中的情绪表达方式快速迭代更新,风险和失序也随之而来。依托先进网络技术,“梗”作为互联网中喜剧的构成要素,从小品、相声到脱口秀、短视频等网络传播形态,正在缔造青年群体的文化狂欢。在巴赫金狂欢理论视域下,社交平台的“梗文化”与狂欢的内核具有一致性。“梗文化”流行现象折射出互动空间开放性、群体参与性、戏谑性等特点,背后呈现的话语权力解放、身份认同需求等社会文化心理值得反思。因此,文章以巴赫金狂欢理论为指导,系统分析“梗文化”狂欢现象的建构性力量,剖析“梗文化”狂欢现象的缘起、影响与背后中国青年面临的社会心理困境,揭示社会深层图景。一方面,文章从狂欢前提、狂欢广场、狂欢参与者、狂欢语言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梗文化”传播现象全貌;另一方面,文章采用理论分析法与文献研究法,分析“梗文化”的传播效果,警惕群体极化、社交孤独窘境对未来文化环境的影响。文章以“梗文化”为探究点,注重分析青年亚文化情绪表达与效果,为当前主流媒体助力我国文化环境的现代治理、健康发展、创造活力提供参考。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5.16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