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娘吉加 Nyingcha gyal(Tibet Museum,Lhasa,850000)
机构地区:[1]西藏文物鉴定中心
出 处:《西藏大学学报(藏文版)》2024年第2期116-147,194,195,共34页Journal of Tibet university
摘 要:公元13世纪,随着西藏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直接管辖,西藏与我国各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藏传佛教及其造像艺术开始在内地传播。尤其是,尼泊尔艺术家阿尼哥赴北京后,内地也形成了佛教艺术流派——宫廷梵像艺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永乐和宣德年间,宫廷专门设立造像机构,称为“佛作”,专门铸造宫廷汉藏风格的造像。在人员交流上,明、清中央政府不时邀请西藏的高僧大德到内地讲学,使得佛教文化艺术在内地得到极大的发展。也推动了各民族之间的佛教艺术交流,为中国佛教雕塑艺术发展增添了光辉灿烂的篇章。文章选取制作年代确切、质地优良、工艺独特、保存完整的上师题材造像,对各教派的上师造像进行了比较研究与艺术鉴赏。认为,上师造像鉴定要根据造像的肌体、姿势、脸型、双目、口型、顶发、手印的特征,以及铭文题记、法帽样式、肖像形态、制作年代,工艺风格、胁侍随从等方面进行考究。The images of the Guru are considered as significant parts of Tibetan Buddhist art.The images appear in various forms such as wall paintings or as sketches and sculptures.the three normally used methods of constructing Guru images.The development of Tibetan Buddhism art,the written works conducted by the masters in different schools of Tibetan Buddhism,the hat design,the portrait form,the production year,the craft style as well as the escort must be concerned in or der to carry out thorough research on the images of Guru.
分 类 号:K879.3[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3.128.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