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叶新[1] 蔡文锋 蒋明明 郭伟文 向敏洁 戴栽有 郭小亮 柳勤[1] JIANG Mingming;CAI Wenfeng;YE Xin
机构地区:[1]广州市天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广州510655
出 处:《华南预防医学》2024年第6期520-523,共4页South China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基 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项目(B2021011)。
摘 要:目的 分析广州市天河区2023年1—12月人感染猴痘病毒确诊病例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探讨疫情防控策略。方法 整理广州市天河区2023年1—12月由广州市内各医疗卫生机构发现报告居住在天河区的17例猴痘确诊病例的临床和流调资料,通过描述性方法分析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同时采集病例咽拭子、疱疹液以及环境样品,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猴痘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17例人感染猴痘病毒确诊病例均为男性,年龄平均(28.88±5.77)岁,均为男男同性性行为者。病例的主要临床症状以皮疹(17例,100.00%)、发热(12例,70.59%)、淋巴结肿大(7例,41.18%)等症状为主,同时出现发热、皮疹和淋巴结肿大者4例(23.53%),同时出现发热和皮疹者12例(70.59%),同时出现皮疹和淋巴结肿大者7例(41.18%)。所有病例发病前21 d均有非固定伴侣男男同性性行为史,末次可疑高危暴露到出现可疑症状的时间间隔为2—16 d,中位间隔时间为6.00(3.50,8.00)d。从发热到出现皮疹症状的时间间隔为0~1 d,平均时间间隔为0.2 d。结论 人感染猴痘病毒的高危人群为男男同性性行为者,感染后症状以发热、皮疹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为主。感染者的感染方式可能与男男同性性行为暴露有关,发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和较轻,可能影响漏诊或误诊。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3.1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