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序辉
出 处:《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4年第8期144-147,共4页Masterpieces Review
摘 要:《蝇王》作为戈尔丁最负盛名的作品,其对人性的象征性批判历来为人所称道,并被视作性恶论的神话。但值得注意的是,过去对《蝇王》的认识往往都离不开对人性善恶的探讨,而如果通过精神分析的方式在消弭伦理上的善恶之辨的基础上进行评析,《蝇王》的内涵又会呈现出怎样的面貌?为探究这一问题,本文基于拉康无意识理论体系中的“镜像阶段”与“父亲的名字”两个具体概念对以杰克为例的孩子们“堕落”的原因及其象征“涂脸”的内涵与根源展开分析,并借此对《蝇王》的意蕴进行善恶之外的探析与反思。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0.184.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