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州事情》到《俄英若交战》——1927年左翼郁达夫形象的生成、发展与消散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天艺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200433

出  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4年第7期98-141,共44页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的左联文论及其资料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2&ZD281)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1927年的郁达夫不仅为考察中国左翼文学源流提供了新的路径,亦是大时代知识分子转变的经典案例。颇为吊诡的是他仅“左转”了一年,至1927年底又复归平静。在“左翼郁达夫形象”的生成、发展与消散中,郁达夫因“王弼事件”脱离创造社以及秘密为中共编辑《民众》旬刊的史实长期以来被遮蔽。实际上,郁达夫在脱离创造社后曾有过短暂的政治体验,并与无政府主义者发生过激烈论战。在郁达夫与中共江苏省委合作期间,他的政治/文学身份几经变换,最后随着《民众》旬刊停刊他终止了专事政治批评的理想。这是郁达夫自1928年起对“革命文学”和左联极为冷淡的重要原因。郁达夫在1927年的经历,显示出大革命失败后知识分子转型过程中极为复杂且艰难的处境。

关 键 词:“左翼郁达夫形象” 无产阶级文学 脱离创造社 政治体验 《民众》旬刊 

分 类 号:I206.6[文学—中国文学] K263[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