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伍其航 耿羽飞 郑梦瑶 冯欣滢 王向阳[1] 金海明[1]
机构地区:[1]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脊柱外科,325027 [2]温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温州市325035
出 处:《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24年第7期764-768,共5页Chinese Journal of Spine and Spinal Cord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2172494,82202757);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Q21H060010);浙江省尖兵领雁项目(2022C013144)。
摘 要:尾骨痛(coccydynia)是一种表现为尾骨及其周围区域疼痛的疼痛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多与尾骨创伤、分娩、尾骨形态异常等有关,少数与盆底肌功能障碍、藏毛窦、脊索瘤等多系统疾病相关,最早由Simpson在1859年报道[1]。尾骨痛是临床中较容易被忽视的疾病之一,文献报道其发病率占腰痛患者的2.7%[2]。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尾骨痛的人群中,女性约为男性的5倍,而肥胖者约为正常体重和偏瘦者的3.4倍[3]。尽管目前尚无关于尾骨痛在全球范围的发病率、公共卫生负担的最新研究,但是慢性尾骨痛(指持续至少2个月的尾骨痛)引发的患者日常活动受限、生活质量明显下降、致残等问题不容忽视[4]。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3.59.198.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