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2024年第1期46-52,共7页Chinese Video Journal of Cardiology
摘 要:引言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是目前治疗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的成熟技术[1-5]。研究报道在TAVR围手术期,患者30 d脑栓塞事件(cerebrovascular events,CVEs)风险的发生率为2.7%~5.5%[6],瓣膜或血管组织碎片、钙化碎片和血栓等脱落可以引起脑栓塞[7-8],导致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增加[9-10]。即使在没有临床卒中相关表现的情况下,68%~93%的患者在TAVR术后行头部弥散加权灌注磁共振成像(diffusion weighted-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W-MRI)检查仍可以发现新发的脑栓塞证据[8,11-12]。尽管随着TAVR技术的成熟和装置设备的更新,TAVR相关卒中的风险正在降低,并且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的风险相当[13-14],CVEs(尤其是致残性卒中)仍是TAVR术中备受关注的并发症。脑保护装置(cerebral protection devices,CPDs)的设计和应用旨在降低TAVR围手术期CVEs的发生率[15]。本文将结合近年主要CPDs的临床研究,包括大型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与队列研究,以及近期的meta分析等循证医学的证据,根据不同证据的分类和级别,对CPDs在TAVR围手术期脑保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作一综述。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4.10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