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可吸收支架置入的影像学应用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孙文博 沈雳 

机构地区:[1]上海理工大学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093 [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上海200032 [3]上海理工大学东方泛血管器械创新学院,上海200093

出  处:《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2024年第1期65-76,共12页Chinese Video Journal of Cardiology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170342,82200381,82200377)。

摘  要:引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经历了球囊血管成形术、裸金属支架(bare metal stent,BMS)、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和生物可吸收支架(bioresorbable scaffold,BRS)4个阶段的变革。BRS具有恢复正常血管结构和生理功能的潜力,经临床试验验证的BRS有聚合物支架和金属合金支架2种技术形式[1]。BRS治疗目的是改善支架置入的远期效果,需要对BRS置入后进行定期评估和随访,基于影像学的评估方法包括形态评估和功能评估2种。在各种评估方法中,以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uantita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QCA)和冠状动脉腔内影像技术为代表的有创影像检查已被广泛应用,而功能学方法又为BRS的生理评估提供了方向。与传统金属支架相比,BRS由于具有降解特性,使其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和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成像这样的无创影像中进行评估成为可能。可以说,BRS作为“介入无置入”理念相关技术的代表性创新产品,在PCI后的评估中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本文对BRS置入后影像学应用的既有文献进行了综述,希望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方向。

关 键 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生物可吸收支架 球囊血管成形术 血管结构 心脏磁共振 影像检查 药物洗脱支架 金属支架 

分 类 号:R541.4[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