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秦宗鹏 Qin Zongpeng
机构地区:[1]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出 处:《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4年第7期93-101,共9页Journal of Beijing Film Academy
基 金:202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创建人类文明新形态视野下的国家战略性影像创作与传播研究”(项目批准号:23ZD06)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合家欢电影”是在电影实践中诞生,在行业和民间广为流传,但却长期未得到学术界关注的一个术语。对此,本文尝试从话语生产的角度考察“合家欢”与“电影”之间的历史关联和发展脉络,意图为“合家欢电影”的理论研究奠定史学基础。“合家欢”的本义描写的是全家人都很欢乐的状态,基于修辞学造词法,逐渐产生了团圆饭、全家画像、全家合影等义项。民国时期,“合家欢”作为电影片名,共享着一种对叙事性艺术的审美期待,形成了家庭伦理、喜剧类型和大团圆结局的文本特征。至20世纪80、90年代的中国香港电影,“合家欢”又开始作为一种电影类型为人所知,广义上,“合家欢”可以代指一切适合全家老小共同观赏的贺岁片,称为“合家欢喜剧”;狭义上,“合家欢”又可以特指贺岁片中的“家庭喜剧”,称为“合家欢式喜剧”。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4.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