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丁焕峰[1,2,3] 方远平 刘乃全 马海涛[11,12] 刘承良 Ding Huanfeng;Fang Yuanping;Liu Naiquan;Ma Haitao;Liu Chengliang
机构地区:[1]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2]华南理工大学产业与城镇发展研究中心 [3]广州国家创新型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广州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4]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5]华南师范大学数字经济与区域创新研究中心 [6]华南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 [7]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 [8]中国区域经济学会 [9]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10]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区域创新专业委员会 [1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12]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学专业委员会 [13]华东师范大学全球创新与发展研究院
出 处:《城市观察》2024年第4期70-79,161,共11页Urban Insight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城市群协同创新带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研究”(23&ZD06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转一般项目“全球创新网络重塑下的中国科技创新中心布局与建设研究”(20BJL1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城市间创新网络韧性生成机制与提升路径”(42371213);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重大项目“我国都市圈与城市群人口集聚与空间格局优化研究”(2023SKZD12)成果。
摘 要: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是我国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路向,探讨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的理论逻辑、实现路径和实践举措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认为,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在理论层面,亟待从国家、区域、城市等多尺度探讨我国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议题、理论逻辑、主要挑战及应对路径;在实践层面,需要加强创新要素的流动,优化创新资源协调配置机制,促进产创融合发展,发挥科技创新中心龙头作用,提高区域创新协同水平,培育新质生产力高地。Continuing to do a good job in innovation and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is the way for China to further promot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and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omprehensively discuss the theoretical logic,realization path and practical measures of innovation-driven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Theoretically,it argues that to effectively analyze the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it is essential to consider national,regional,and urban perspectives,specifically within the context of China.In practical terms,this involves improving the flow of innovation elements,optimizing the coordination of innovation resources,integrating production with innovation,leverag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enters,and enhancing regional coordination to develop hubs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