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海波 王运华 Liu Haibo;Wang Yunhua
机构地区:[1]福建开放大学文经学院 [2]福州工商学院文法学院
出 处:《现代台湾研究》2024年第2期65-74,共10页Modern Taiwan Studies
基 金: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博士扶持项目“台湾左翼统派推动祖国统一的实践研究”(FJ2023BF068);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大数据背景下开放大学思政工作新模式探析”(FJKBK23-119)。
摘 要:“本土化”是台湾地区学术界一个充满争议的焦点议题。在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期间,以“台湾意识”为基础的“本土化”思潮逐渐蜕变为“台湾主体意识”,进而发展成为“台独”政治主张的一部分,在思想文化领域中不断与“中国意识”相对抗,并于1995年在台湾地区学术界引发一场关于“本土化”的论战。在这场论战中,关于什么是“本土化”,台湾地区需要什么样的“本土化”,岛内统“独”学者各持己见,展开激烈交锋。统派杂志《海峡评论》积极参与其中,从统左派的视角出发,对“台独”学者的“本土化”谬论进行了系统的驳斥和批判。《海峡评论》的参与为台湾地区统左派提供了发声渠道,不仅传递了统左派的“本土化”观点,赋予了台湾地区“本土化”新的意涵,为建构统左派的“本土化”论述进行了理论探索,而且揭露了“台独”学者借“本土化”谬论分裂祖国的险恶用心,为反对“台独”、推动祖国统一作出了贡献。
关 键 词:《海峡评论》 统左派 “本土化”论战 陈昭瑛 王晓波
分 类 号:D675.8[政治法律—政治学] D618[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4.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