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常冉
机构地区:[1]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南京210098 [2]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河海大学基地),南京210098
出 处:《科学社会主义》2024年第3期117-125,共9页Scientific Socialism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政治理论发展趋向研究”(项目编号:19BKS077);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思政课’教师革命话语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23SJYB0045)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中国经验,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亦成为全球生态治理的标杆。面对如何逻辑地加以把握,学界近年来出现的新儒家人文主义、有机马克思主义和生态唯物主义从仁性、过程和物性视角探讨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本体论,提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三条本体论研究路径。但三种解读在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做本体论探讨时,既忽略了物质生产方式这一历史决定性因素,也未能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中深刻把握生态伦理、生态实践和生态主体,导致其阐释力局限。因而,呼吁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本体论出场,从物质生产方式运行中阐发生态意涵,以深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本体论研究。
关 键 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 本体论 新儒家人文主义 有机马克思主义 生态唯物主义
分 类 号:B0-0[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X24[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