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蕾 张想平 徐也 张燕 赵海鹏 蔡小斌 张自强 唐辉春 马树琳 严宗山 Wang Lei
机构地区:[1]甘肃省农业工程技术研究院,甘肃武威733006
出 处:《江苏农业科学》2024年第14期101-106,共6页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 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大麦青稞专项资金(编号:CARS-05);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编号:2022YFD1602202);甘肃省陇原青年英才项目。
摘 要:为探究不同施氮量对大麦强弱势粒灌浆特性及氮素转移的影响,设置N1(75 kg/hm^(2))、N2(225 kg/hm^(2))、N3(375 kg/hm^(2))3个氮素水平,研究强、弱势粒灌浆特性及茎鞘和叶氮素运转变化。结果表明,N2处理下强势粒千粒重最高,而N3处理下弱势粒千粒重最高;N2处理下强、弱势粒平均灌浆速率和最大灌浆速率最高,N3处理下强、弱势粒达到最大灌浆速率时间和活跃灌浆期均高于N1和N2,除积累起势不同施氮水平下差异不显著外,其他灌浆特征参数弱势粒随着氮肥含量变化增幅为9.90%~36.40%,强势粒为2.69%~16.22%。茎鞘氮素运转量和对强、弱势粒氮素贡献率为N2处理最高,叶氮素运转量、运转率和对籽粒氮素贡献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N3处理最高。叶氮素运转量和对籽粒氮素贡献率均高于叶鞘,叶运转率、贡献率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成熟期总淀粉、支链淀粉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N1与N3处理间差异显著;蛋白质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升高,N2和N3水平没有显著差异;强势粒总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高于弱势粒,直支比低于弱势粒,蛋白质含量强、弱势粒差异较小。由此可知,适量施氮可以提高灌浆速率,降低灌浆时间,持续增加氮肥灌浆速率降低,灌浆时间延长,弱势粒对氮素调控更敏感。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4.1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