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卢晨醒
机构地区:[1]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博物馆
出 处:《炎黄地理》2024年第6期9-12,共4页Yanhuang Geography
摘 要:在青铜器的主要分类中,有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礼器等大类,其中与婚姻有关的青铜器称为媵器。谈到媵器,就不得不先了解媵妾婚姻制度。首先从字面意思来看,媵为相送之意,便被引申为陪嫁。媵妾婚姻制度是古代特定社会阶段的婚姻制度中较为特殊的一种,最早起源于尧舜时期,主要盛行于周代,特别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这也是由当时王权衰落、政权分立的社会环境所决定的。主要形式是当一国诸侯求娶他国女子为夫人即正妻时,女方须以侄(兄弟之女)娣(妹妹)随嫁,同时还须从另两个与女方同姓之国各请一女子陪嫁即一共九人。且当正妻出现亡故或被休弃等情况,该诸侯不能另行求娶正妻,只能从当时随嫁的女子中进行递补,此种制度便称为媵妾或媵婚制度。这说明当时此制度已较为完备,考虑到了各种复杂的情况,避免了由于姻亲关系的动摇从而影响到政治关系。天子媵嫁,与诸侯相似,唯媵嫁数目更多,连正妻共十二人。这一制度,体现了周人对嫡庶尊卑的严格区分,同时也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婚姻形态的另一种体现形式,使之公开化、明确化、合理化。后期随着周王室权威的下降和没落,战国发生,有的诸侯强行天子之制,一次便娶十二女,公开对周王室、周天子挑衅,即为“僭越”。自此,后来有的诸侯或者娶得更多,甚至发生一娶再娶的现象。西周末期开始礼崩乐坏,至春秋战国时期则完全打乱当时已形成的天子王权,媵妾制走向没落。
关 键 词:春秋战国时期 青铜铭文 婚姻形态 周天子 婚姻制度 姻亲关系 一夫一妻多妾制 媵器
分 类 号:K87[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9.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