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理查德·佩尼亚(受访) 姚睿(采访)[2,3] 刘志垚(采访)
机构地区:[1]不详 [2]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3]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粤港澳大湾区影视创作研究院
出 处:《电影新作》2024年第3期75-81,1,共8页New Films
摘 要:理查德·佩尼亚(Richard Peña),为感官电影、当代“非虚构电影”制作和感官民族志学的融合提供了深入见解。在访谈中,理查德·佩尼亚教授追溯了感官电影的发展历程,探讨了其与印象派艺术的紧密联系,强调了追求“体验真实”的核心精神。他以感官民族志实验室出品的作品《利维坦》(Leviathan)为案例,分析了通过个人主观视角增强体验真实性的方式,与当代人类学承认研究者固有主观性的观点相呼应。理查德·佩尼亚教授还审视了影视技术,尤其是虚拟现实技术对民族志电影感官体验的增强作用并讨论了在数字平台全球普及背景下电影节的角色转变。理查德·佩尼亚的观点促使我们重新审视纪录片的传统概念,关注电影创作者和人类学家为理解人类文化作出的贡献,为纪录片创作和学术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和思考路径。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