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黎奕志 李立[1] 陈正[1] Li Yizhi;Li Li;Chen Zheng
机构地区:[1]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器官移植科,广东广州511447
出 处:《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2024年第4期372-376,共5页Practical Journal of Organ Transplantation(Electronic Version)
基 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2021-LCYJ-DZX-05)。
摘 要:肾移植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有效的替代治疗手段,而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维持治疗是移植物和移植受者长期存活的关键。目前,肾移植术后维持治疗的常用方案是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alcineurin inhibitor,CNI)、霉酚酸(mycophenolic acid,MPA)和类固醇的联合使用,其中,超过90%的肾移植患者术后接受含CNI的维持性免疫抑制治疗[1]。尽管CNI对减少异体移植物排斥反应和提高移植物存活率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它们是异体移植物丢失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肾移植后10年的异体移植物活检中普遍存在CNI肾毒性[2]。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 TOR)抑制剂被证实为良好的免疫抑制剂,能保护肾功能、降低病毒感染和肿瘤发生率,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29.206.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