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博雅[1]
出 处:《医学前沿》2024年第5期258-260,共3页Frontiers of Medicine
摘 要:目的:探究高龄非瓣膜房颤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临床特征、抗栓策略及血栓形成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3年5月至2024年6月于我院接受PCI术的100例高龄非瓣膜房颤合并ACS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年龄、性别、基础疾病、药物使用等临床资料。随访观察术后1年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情况,分析单抗血小板治疗、双抗血小板治疗及抗凝治疗等不同抗栓策略对血栓形成和出血风险的影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结果:100例患者中术后1年内MACE发生率为20%,单抗血小板治疗组血栓形成率显著高于双抗血小板治疗组和抗凝治疗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80岁、糖尿病史、高血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未行抗凝治疗是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龄非瓣膜房颤合并ACS患者PCI术后血栓形成率高,抗栓策略选择对术后血栓和出血风险影响显著,对高龄患者,双抗血小板治疗和抗凝治疗可降血栓形成风险,但需平衡出血风险,应加强个体化抗栓管理以优化治疗效果。
关 键 词:高龄患者 非瓣膜房颤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抗栓策略 血栓形成危险因素
分 类 号:R54[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