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锁、阻断和变更: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西南国际交通变更原因及军运实效述论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韩继伟 陈华武 

机构地区:[1]广州华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  处:《军事史林》2024年第7期45-54,共10页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边疆经略与交通变迁二维互动研究(1931-1945)”(16XZS029)阶段性成果之一。

摘  要:全民族抗战初期,国民党政府在3个月淞沪会战后不得不迁都西南重庆,实施持久战略。鉴于中国战时军需物资几乎全赖海外进口,土产原料函待出口以换取外汇,维持畅通的国际交通在当时备受关注。日本海军部宣布封锁中国全部海岸并对第三国实施封锁。这样,淞沪会战后,中国传统的三大口岸中,联结海外的只有经广州的中国香港口岸及法国控制的广州湾。目前,学界对该问题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战时西南国际交通某一具体线路的梳理上,[2]而从服务抗战大局的国防运输视角对战时西南国际交通变迁原因、军事运输实效等缺乏具体、深入解析。本文就该论题作初步尝试,以求证于方家,并期待引起更进一步探究。

关 键 词:第三国 淞沪会战 军需物资 战时西南 军事运输 抗日战争时期 全民族抗战 广州湾 

分 类 号:F42[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