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资讯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出  处:《中关村》2024年第7期66-67,共2页

摘  要:命中“真问题”,锂电储能密度首次逼近理论极限如何才能让你的智能手机锂电池体积小、使用时间长?把这个需求转译成科学语言是:如何让锂电具备高且稳定的储能密度和功率密度?这就需要正极和负极材料在尽可能小的体积空间储存更多锂离子并且能够快速可逆充放电。商业化的手机锂电池正极材料通常用钴酸锂层状氧化物,其理论可逆比容量是274m Ahg-1(全部的锂离子脱出来和嵌进去),提高工作电压可以让越来越多的锂离子从晶格中脱出来,但结构容易发生不可逆的过渡金属钴离子迁移和不稳定的氧阴离子流失,产生有害的不可逆结构相变和氧气释放行为。因此长期以来,钴酸锂(LCO)这样的层状结构中只有50%—60%的锂能在充放电过程中可逆脱嵌,对应获得140—165m Ahg-1的可逆容量。

关 键 词:储能密度 锂电池正极材料 钴酸锂 充放电过程 层状氧化物 科技资讯 离子迁移 理论极限 

分 类 号:TM9[电气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