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子宫与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玉德[1] 徐冬梅 

机构地区:[1]泰安市妇幼保健院,山东泰安271000

出  处:《中国妇幼保健》2024年第15期2815-2819,共5页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of China

摘  要:目的 探讨全子宫与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8年6月泰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子宫切除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次切组和全切组,每组各50例,次切组接受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全切组接受全子宫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卵巢功能、手术指标情况、生活质量、性功能及并发症等情况的差异。结果 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E_2水平均较术前降低,FSH、LH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且次切组术后1个月的E_2水平[(90.35±13.77)pg/ml]高于全切组[(78.25±12.34)pg/ml],FSH[(14.21±3.60)IU/L]、LH[(26.35±4.12)IU/L]水平均低于全切组[(18.67±4.22)IU/L、(30.39±5.13)I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27、5.685及4.342,均P<0.05)。次切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手术用时、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110.12±13.58)ml、(74.15±9.63)min、(1.03±0.44)d及(6.30±1.74)d]均低于全切组[(147.89±15.20)ml、(93.58±10.41)min、(1.89±0.62)d及(8.56±2.0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103、9.688、7.999及5.994,均P<0.05)。次切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全切组(均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Olson性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且次切组患者Olson性功能评分[(48.78±8.52)分]高于全切组[(41.03±7.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27,P<0.05)。次切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全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次切组患者治疗满意率(98.00%)明显高于全切组(8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7,P<0.05)。术前,两组患者血清肌红蛋白(MYo)、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及总抗氧化能力(TA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4 h,次切组患者MYo、IMA水平低于全切组,TAC水平高于全切组(均P<0.05)。结论 子宫肌瘤患者接受全子宫切除术和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均可取得一定的效果,其中次全子宫切除术的应用可减少患者的手术创伤程度,降低并发

关 键 词:次全子宫切除术 全子宫切除术 子宫肌瘤 卵巢功能 

分 类 号:R711[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