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说家”到“小说家”:先秦原始小说家及其流变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永葳[1] 

机构地区:[1]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  处:《青海社会科学》2024年第3期183-190,共8页Qinghai Social Sciences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中国古代小说与散文动态关系研究”(19YJC751069)。

摘  要:先秦之前小说家的最初名称当是“说家”,从先秦到汉代,说家经历了史学说家和子学说家两个阶段。早期的史学说家擅长收集、记录街谈巷语之言与道听途说之事,并注重辨订正音、注解校对等文献整理工作,以此著书立说,是班固汉志中溯源的小说家;战国中后期兴起的子学说家善用譬喻等手法,包装史学说家所记录的先贤先哲、里巷智子的嘉言善语、可观之辞进谏诸侯王,由于没有核心要道而受人鄙视,被戏称为“小说家”,亦即桓谭《新论》中所定义的小说家。班、桓二人从历史与当下两个视角,勾勒出先秦到汉代小说家的全貌。在汉代的文化重整中,刘向按照内容层级原则进行书籍类别的筛选,将“不中义理者”皆归入小说家,使子学说家在汉代获得了小说家这一全新的身份,使迂诞虚妄成为汉志小说家的本色,开启了后世小说虚妄的起点,这一转换在小说史上意义非凡。

关 键 词:史学说家 子学说家 汉志小说家 转换 生成 

分 类 号:I27[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