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栓患者新型血栓标志物水平纵向分析及其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浩 王素珍[1] 王祥金 梁学刚[1] 张全刚[1] 李志欣[1] 

机构地区:[1]河北省廊坊市人民医院介入血管外科,065000

出  处:《心脑血管病防治》2024年第7期54-57,共4页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基  金:廊坊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2021013113)。

摘  要:目的探讨静脉血栓患者新型血栓标志物水平纵向分析及其早期诊断价值。方法以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廊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为病例组,纳入同期就诊的100例非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为对照组。病例组治疗期间采用全自动血凝仪检测D-二聚体,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水平;对比病例组抗凝不同时间血栓标志物水平;对比病例组出血前和出血后血栓标志物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ROC曲线分析新型血栓标志物的诊断价值。结果病例组D-二聚体、TAT、PIC、t-PAI-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15.229、4.032、8.314、9.439,P<0.05);治疗7 d病例组D-二聚体、PIC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D-二聚体、PIC、TAT、t-PAI-C均较治疗7 d和治疗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出血后新型血栓标志物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二聚体(OR=1.007,95%CI=1.004~1.011)、TAT(OR=1.671,95%CI=1.215~2.153)、PIC(OR=7.068,95%CI=1.053~47.467)以及t-PAI-C(OR=1.164,95%CI=1.017~1.331)是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且基于上述影响因素绘制的ROC曲线显示新型血栓标志物联合诊断的AUC=0.988高于单一项检测的AUC(P<0.05)。结论新型血栓标志物对静脉血栓的发生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关 键 词:静脉血栓 新型血栓标志物 出血 诊断价值 

分 类 号:R543.6[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