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源性心脏病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与肺功能和不良事件的相关性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吴美花 刘利华 叶陈连 

机构地区:[1]寿宁县医院,福建寿宁355500

出  处:《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24年第7期39-42,52,共5页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摘  要:目的 探究肺源性心脏病(PHD)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情况及其与肺功能及不良事件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73例PHD患者为观察组,纳入同期健康志愿者42例为对照组,均接受24 h动态心电图和肺功能检测,比较两组以及观察组患者治疗前、治疗7 d时24 h动态心电图参数[24 h 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 min时段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ANN)]差异和肺功能指标[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FEV_(1)预计百分比(FEV_(1)%)]差异,根据入院30 d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将观察组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分析24 h动态心电图参数与肺功能及不良事件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入院后SDNN、SDANN、FEV_(1)/FVC、FEV_(1)%低于对照组(P<0.05);73例PHD患者在治疗7 d时,SDNN、SDANN、FEV_(1)/FVC、FEV_(1)%较治疗前升高(P<0.05);随访6个月,73例PHD患者中有32例出现不良事件,预后不良组急性加重期占比、平均病程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治疗前、治疗7 d时SDNN、SDANN、FEV_(1)/FVC、FEV_(1)%均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治疗7 d时SDNN、SDANN均与治疗前、治疗7 d时FEV_(1)/FVC、FEV_(1)%呈正相关(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PHD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治疗前、治疗7 d时SDNN、SDANN的cut-off值分别为72 ms、55 ms、92 ms、91 ms(P<0.05),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显示治疗前SDNN≤72 ms、治疗前SDANN≤55 ms、治疗7 d SDNN≤92 ms、治疗7 d SDANN≤91 ms均为PHD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PHD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参数SDNN、SDANN与肺功能呈正相关,且治疗前、治疗7 d时SDNN、SDANN均为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在治疗早期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能对病情评估及不良事件预测提供参考。

关 键 词:肺源性心脏病 24 h动态心电图 肺功能 不良事件 预后 

分 类 号:R541.5[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