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为地,如何能在:反思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在地性”问题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煜棪 

机构地区:[1]苏州大学文学院

出  处:《当代文坛》2024年第5期195-200,共6页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文献整理与研究[1949-2019]”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ZD287。

摘  要:“在地性”经过学科迁徙,常常与“地方性”等语汇混用,然而它之所以与“地方性”区别开来,在中国文学研究中激荡出巨大能量,恰恰在于这一汉字组合引发的无穷联想。它是基于一种想象性挪用的造词法,这种解字而后说文的生成法门是思想基点,是活力源泉,也是“在地性”成为中文话语后得以真正“在地”的必然。笔者认为,“在地性”应当重新分解为“何以为地”“如何能在”,从物质土地、文化场域、生态想象三方面回应被打开的文化想象与生活体验,成为可能的生存策略与理想模型,也探索出与个体生命、人类文明、生态动能紧密链接的“人地缘法”。

关 键 词:在地性 人地缘法 citywalk 

分 类 号:I206.7[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